从1958年至今,rhGH已经被广泛用于儿童生长发育等多个领域,其使用时间已经超过了60年。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报告,苯酚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不仅会对皮肤和粘膜造成腐蚀作用,还会对心肌、肝脏、肾脏和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而且还具有遗传毒性。
有些家长看到生长激素辅料中含有苯酚,担心长期注射会带来安全隐患,那么应如何正确看待生长激素中苯酚的存在呢?
苯酚,俗称石炭酸,是由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费迪南·隆格在1834年从煤焦油中首次发现的。尽管其发现早于其他许多化学物质,但苯酚的应用却一直未能得到充分开发,直到英国著名的医生约瑟夫·利斯特发明了“苯酚消毒法”,才使其在外科手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苯酚在药物制剂中也被广泛应用作为防腐剂,能够抑制微生物对药物制剂的污染,因此也被称为抑菌剂。这种应用已有超过50年的历史。苯酚被认为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制剂,符合药物制剂中严格的国际防腐剂标准。
在临床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时,根据患者体重的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剂量。单次注射装置通常会因为剂量固定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临床上大多使用多次注射液。然而,多次注射液可能会增加细菌污染的风险。这是因为生长激素属于蛋白激素类生物制品,而蛋白质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因此容易变质。
最新研究显示,如果药物未添加抑菌剂,多次使用将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添加适量的抑菌剂不仅对药品本身起到保护作用,还能避免多次注射带来的安全隐患。目前,国内外生长激素水制剂都选择苯酚或甲酚作为抑菌剂,含量控制在0.3%以内。浓度适中的苯酚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既安全又有效。
在欧洲和美国的药典中,强调所有多剂量或多次使用的注射剂必须添加抑菌剂。我国国家药典也允许生物制剂含有微量的抑菌剂,以防止药物变质。
一般来说,微量苯酚不会在体内堆积,而是被代谢为苯基葡萄糖醛酸化物和硫酸苯酯,随后随着尿液排出。一项研究证实,当注射的苯酚浓度高达7.5mg/ml时,不会造成组织损伤。动物实验表明,在大鼠中注射更高浓度的苯酚剂量,也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此外,至今尚无文献报道在rhGH中作为防腐剂的苯酚导致过敏的情况。因此,可以认为低剂量的苯酚添加在注射用药中是安全的。
在多次使用的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中添加苯酚作为抗菌剂是必要的。并且,适当剂量的苯酚可以既安全又有效地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家长们不应该因为听到生长激素注射剂的辅料中含有苯酚就对其产生恐惧,甚至望而却步。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看待这个问题。